脸盲,普遍被认为是无法识别人脸的一种缺陷,脸盲患者也经常被认为是弱势群体。

但是作为 脸盲的脸盲研究者 ,以及一个持进化论观点的心理学研究者,我并不会这么简单的看待脸盲这个特质。

局部识别超强

首先邀请各位观赏一部电影的番外片花~

它讲述的是正义黎明·超人大战蝙蝠侠中,官方吐槽超人与蝙蝠侠脱了衣服后人们就不认得的问题。

在这个片花中,超人被认出来后,粉丝希望和超人合照。结果布鲁斯·韦恩(即蝙蝠侠的正身)帮忙拍照时意外的挡住了眼睛鼻子,才被粉丝认出是蝙蝠侠。

或许各位在看到视频的时候都忍不住会心一笑。

但是,难道蝙蝠侠真的很容易认吗?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恐怕还真的认不出来。这涉及到“ 面孔组合效应 ”对 面孔知觉与辨识 的影响。

在此,我不得不特别为 主要面孔注视区为嘴部的脸盲 竖起大拇指了~这部分脸盲反而不会被面具给骗到。

事实上,乐华老师认为,大部分人在进行面孔识别的时候 并非真的把脸完整的记住了,而是仅有一种模糊的大致的映像。 这种映像并不可靠,经常会把脸上的细节忽略,所以他认为 大部分人对脸的识别为“主观真实识别” 脸盲也不叫 脸盲 ,而是“客观真实识别” ,即说明了 脸盲在面孔识别的时候会更加“客观真实”与具体地观察面孔的细节

作为国内脸盲研究的代言人(就是我林庭锐啦), 我认为脸盲之所以认脸能力不强,很可能是因为需要存储的面孔信息远比常人更多,于是导致了记忆困难 。非脸盲记脸玩的是简单模式而脸盲玩的是困难模式,所以才会成绩相差颇大。

事实上,我在接受东方卫视采访时也曾提及,在把明星的脸大部分都屏蔽,只剩下嘴巴,或者是把整体长得很像,但只有嘴巴不像的明星放在一起的时候,对于嘴部优势的脸盲而言,辨识的正确率反而要高于大部分人。

反之,眼部优势的脸盲在特定情境下也比其他人的面孔辨识正确率更高。 从这个角度来讲,脸盲=“看不清人脸”的人/“记不得人脸”的人的言论无法站得住脚。

不过脸盲确实存在许多亚种,无法很好很客观地区分亚种与亚种之间的差异也导致脸盲的缺陷被过度放大。

在这里,我要提出的观点就是,“脸盲”虽然以通用标准而言不占优势,但是如果按照局部遮蔽的规则来比赛,现在的“正常人”可能才是“脸盲”。

但是不幸的是,标准总是由多数人定夺的,加上很多写脸盲的人往往不能全面地认识到脸盲的优势和特点,所以“脸盲”经常是被当做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看待。

林庭锐,来自台湾,是一名社会心理学研究者,中国新生代面孔识别研究先行者之一。他是中山大学心理学艺术化创新实验室成员,参与开发《中山大学面孔识别测验》,以“脸盲”的身份致力于面孔失认症的研究并通过“脸盲”的视角取得了不少的研究进展。

林庭锐出生于马来西亚,服过兵役,做过儿童教师与面包学徒,也做过便利店店员、教育顾问,最终走向心理学研究的道路。他的足迹横跨大半个中国,从不同的层面去体验过生活并深刻体验不同的人对心理学的需求,最终从自我的特点出发来研究“面孔失认症”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对社会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