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无性恋为主题,我们将进行 关于“无性恋”概念建构的讨论。

1

研究困境

无性恋已经被纳入当今性学研究的范围。

部分性学研究者发现缺少或不具备性欲望或者性冲动的人存在时,他们更希望证明这些人是因为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变成这样的,因为无性恋已经对“性存在主义”(认为性是天然存在的,它的存在早于社会生活和社会机构)甚至是人类进化规律形成了挑战。人们不敢相信正常人也可能没有性欲,所以无性恋者在很多时候被当作病人或者非正常人对待。但如果未来的某一天无性恋真的被证明是因为生理原因造成的,那现在的“无性恋”概念的建构是否还有意义?

2

理解难题

无性恋者在社会上的处境是尴尬且艰难的。首先,无性恋者在社会上是很难被理解的。他们不被社会承认,不被家人接受。很多人对无性恋者的身份提出质疑,有研究者提出:“(无性恋者)不是没有性冲动和性欲望,而是他们自己没选择去感受与‘使用’。”在传统性观念和传统性话语体系的影响下,人们讲无性恋者视为病人和不正常的人。也有研究者说到,只要性被视作人生命/身份的一部分,那无性恋者相比其他性少数群体更难得到承认。无性恋者不像其他性少数群体那样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他们更大的难处在于不被相信和理解。如今,在LGBTQ群体被大众逐渐认识和接受的环境下,无性恋者对仍会对自己的身份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

3

社群发展

同时,无性恋社群的发展因为缺少有力的理论支持,发展极其缓慢。事实上,关于无性恋这一概念的争论还在继续,尚未得出一个明确的结果,但对于无性恋群体来说,要被当作普通人,过正常的生活,他们需要建构一个概念去保护自己,去获得理解。

AVEN网站 是一个无性恋社群网站,它就像是无性恋话语建构的核心,很多有关无性恋的定义,尤其是身份认同方面的,都是由这个网站归纳整理得出。许多无性恋者也是通过AVEN的介绍,对自己的性取向有了新的了解。通过AVEN,越来越多的无性恋者了解到相关知识,有了共同话语和共同感受,无性恋群体也在不断壮大。在无性恋概念被建构起来以后,无性恋者在不被理解与接受时,可以在AVEN找到认同与归属感,分享遇到的类似的难题;在因为自己对性行为的拒绝而导致性生活不和谐时,他们可以在无性恋这一话语体系的引导下找到更能理解他们的伴侣;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无性恋者的身份时,很多人能够从自我怀疑中释怀。有无性恋者接受采访时说道:“我总是认为自己不对劲儿,我认真考虑过自己是否有精神障碍,因为我不能理解人们性冲动的那种感受。但是当我了解到‘无性恋’这一概念时,我意识到我也是完整和正常的,从此对自己有了自信。”总而言之,无性恋概念的建构让很多无性恋者过上了更加正常的生活。

4

社会意义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无性恋概念的建构也是有意义的。首先,它挑战了传统话语体系。在进化规律中,性被视为自然的一部分,甚至被视作幸福的源泉。而“无性恋”就像是对“强制的性取向区分(compulsory sexuality)”和“标准的性取向分类”(sex-normativity)的抗议,因为它违背了所谓的“进化规律”。这种建构并不只是一种无端“抗议”,它更象征了社会中少数群体的抗争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除此之外,无性恋概念的建构也有利于拓展人类的研究,让人类认识到性多样性的存在,LGBTQ并不是性的所有情况。这种概念建构给人类发现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线索。同时,它也强有力地打破了“性”和“无性”的界线。

5

总结

现在LGBTQ群体已经逐渐被接纳,而LGBTQ话语建构以及社群发展确实是值得无性恋群体借鉴的。随着对无性恋研究的深入,有关无性恋的疑问也最终会得到解答。但是在此之前,相信无性恋的存在并试着理解他们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