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可是你却还是对TA念念不忘?

正处在一段明知道TA使你痛苦却无法挣脱的亲密关系中?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真的是这样吗?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你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

里面涉及到了许多原因,今天先介绍其中一个,叫做“依恋类型”,说到依恋类型,我们需要从婴儿时期说起。因为孩子和父母的紧密关系,也就是依恋状况会影响到孩子成人后与他人建立依恋关系的能力。

婴儿时期的依恋类型

John Bowlby和Mary Ainsworth这两个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划分出了三种婴儿时期的依恋类型。

安全型(secure)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妈妈关注孩子,并且有求必应。体验到这种依恋的婴儿知道妈妈是安全,亲切,敏感的,即使在她暂时离开的时候也会这样想。这样的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可以适应短暂的分离。

焦虑—矛盾型(anxious-resistant)关系。 妈妈由于不特别关注孩子的需求,婴儿离开妈妈以后会大哭大闹,非常不乐意妈妈离开,他人很难让孩子安静下来,这些孩子还害怕陌生环境。

回避型(avoidant)关系。 如果当婴儿需要的时候,父母总是不出现,态度是冷漠和拒绝的,婴儿就会认为他人是无法信赖的,在父母离开的时候并不表现出难过,并且专注手头的事情,并且在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亲近父母。

Bowlby指出,婴儿会形成一种“心理作用模型”。如果孩子在早期成长中体验的是爱,那么他们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可爱值得信赖的反之亦(Bowlby,1973)

成人时期的依恋类型

首先尝试查明和测量这三种成人依恋类型的是 1987 年刊登在一个新闻上的调查, Hazan 和 Shaver 发现,成人在处理亲密关系时也会表现出类似的反应方式,并且和童年的依恋模式一脉相承。

调查得出了一组数据,虽然不够科学,但却给人启发这和后来美国分层大样本调查有类似的结果:59%为安全型,25%为回避型,11%为焦虑型,5%不可分类(Mickelson,Kessler & Shaver,1997)。下文会细分一下这三种类型的表现.。

其他的模型

1990年,Bartholomew提出了成人的四种依恋类型——他将回避型分为两种。

恐惧型(fearful):既期待亲密,又害怕被拒绝和欺骗,因此不愿意与他人亲近。

疏离型(dismissing):完全不愿意与他人亲密和相互依赖除此之外,他还将“焦虑-矛盾型”改名为“痴迷型”(preoccupied) (Bartholomew,1998)。

注:上面这一小段来自Knowyourself

用一个表格来看这四种依恋类型会更清楚。

安全型 ,他们容易与人亲密,并安心地依赖和被依赖,不担心会被抛弃;

疏离型 ,他们感到与人亲密是不舒服的,难以信任和依赖他人;

痴迷型 ,他们渴望与人亲密,但总是发现、怀疑和恐惧另一半并不想达到同样的亲密;

恐惧型 ,他们期待亲密但又恐惧亲密,因此还是拒绝与他人亲近。

研究者认为,每种依恋类型都不是固定和单一的,可能会在多个维度上有所交叉,也会因为某些原因有所变化。

依恋类型和爱情的关系

总的来说,安全型的成人相比另两种类型的人对爱情关系更满意(Brenna & Shaver,1995)大量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观点,比如婚姻满意度,离婚率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和其他的类型相比更容易接纳和支持伴侣,不论伴侣有什么缺点(Hazan & Shaver,1987),所以安全型是作为亲密关系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会选择安全型的人作为伴侣。我们往往会选择这样的人:这些人能够再一次确认我们已存在的、对亲密关系的信念。这个被称为熟悉感(Familiarity) 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寻求我们已经熟悉的依恋模式。婴儿时期培养出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的人,总是会下意识地找到那些会让他们重复体验不安全依恋感觉的人。

所以,即使在一开始就可以预见这个伴侣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失望、以及挫败感,但却还选择留在这样的关系中。因此,糟糕的恋爱经历会一再重复。

比如,痴迷型的人容易和人恋爱,但却总觉得难以得到他们追求的长久的欢乐,很害怕失去,很容易感受到分离的威胁和压力(Feeney & Kirkpatrick,1996)所以常常对伴侣作出让步,尽力讨好对方(Pistole,1989)

所以,更可能爱上不给他们回报的人 (Aron & Allen,1998 )但是由于害怕被抛弃或者觉得自己得不到更好的伴侣,所以即使爱上一个不爱TA的人,也不愿意断绝关系。